卷煙焦油降低后會伴生吸食滿足感不足、香氣飽滿度不夠等問題,在降焦的同時,保持良好的產品風格已經現實地擺在面前。如何解決? 人們對卷煙吸食的輕松感、舒適感和滿足感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卷煙產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應對? 國際煙草公司正積極研發新型“下一代煙草制品”。有何啟發? 2012年10月25~26日,第四屆煙草科技東湖論壇上,來自行業工商企業和科研單位的17位嘉賓圍繞“創新發展低焦卷煙,著力提升卷煙‘三感’”的主題,從不同角度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精彩的演講論述。分享促進思考,思考必將融入實踐!按蜷_一扇門,我們從一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低焦”與“三感”正呼喚著行業未來中式低焦卷煙新的突破。 共識:“低焦”與“三感”是大勢所趨 “高焦油時代漸行漸遠,低焦油越來越成為趨勢,低焦油卷煙研發已從自發走向自覺。工業企業由被動響應到主動出擊,消費群體從局部選擇到全面追逐,商業企業的重點培育和零售客戶的大力推廣……中國煙草積聚的低焦力量正越來越大!焙敝袩煿I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伯卿會上的一段發言引起眾多代表的共鳴。 毋庸置疑,2000年至今,行業卷煙焦油量呈現出逐步降低的趨勢。全國卷煙焦油實測加權平均值從2000年的16.2mg/支下降到了2011年的11.6mg/支。2012年1~9月,全國8mg及以下低焦油卷煙產品銷量達491.66萬箱,同比增長95.37%。 “當今,面對吸煙與健康日益受到社會關注的新形勢,減害降焦、發展低焦油卷煙已成為行業迎接挑戰的必然選擇。”在本屆東湖論壇的開幕式上,國家局科技司副司長張虹又一次指出了發展低焦油卷煙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單純意義上的降焦并不困難,難點在于降焦后卷煙香氣和煙氣特征的保持。低焦的背后,是卷煙“降焦失香”的問題。從感官技術層面上講,隨著焦油量的不斷降低,煙氣中香味化合物和煙堿的含量減少,會產生煙味偏淡、香氣薄弱的問題,導致消費者生理滿足感和舒適感下降;同時,降焦后產品風格延續品牌原有特征存在一定的技術難度,消費者口味與品牌風格契合度有所下降,會對消費者心理層面的體驗帶來一定影響。 如何攻克低焦油卷煙技術瓶頸,引導消費者適應低焦油卷煙,并尋找產品開發與市場需求二者間的結合點,是行業發展低焦油卷煙必須直面回答的重大課題。 今年年初,國家局局長姜成康強調,卷煙工業企業,既要加大低焦高檔產品研發和市場培育力度,又要協調解決好卷煙產品的“輕松感、舒適感、滿足感”的品質訴求。卷煙“三感”的提出從更高層次上為中式低焦油卷煙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三感’的概括性強,內涵深刻、外延豐富,可以從不同角度啟發不同思路,拓展出不同的理解,其核心是提升產品品質、突出產品風格、提升品牌價值、增進消費認知,增強中式卷煙整體競爭力,對我們思考中式低焦卷煙的研發、生產、培育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奔t云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武怡感慨道。 “我們技術人員評價卷煙,都是說香氣質、香氣量、余味、刺激等方面,而姜局長提出的‘三感’,則是站在消費者角度說的,可以說是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上對卷煙產品功能作出了一個最好的評斷。這就需要我們產品開發人員從關注產品本身向更加關注消費者實際感受作出更大的轉變,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鄙虾煵菁瘓F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劉百戰深表贊同。 “低焦”路上,“三感”同行,越來越成為行業的共識。 “降低焦油和提升‘三感’是中式卷煙發展矛盾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如何協調兩者的關系,對技術要求更高、難度更大、系統更復雜。”謝伯卿的話引出了本次論壇的核心議題:如何實現降焦與提升消費者的“三感”的有機統一,怎樣發展“低焦油、低危害、高品質、高香氣”的卷煙產品。與會專家從各自研究領域出發,探討了這一問題的解決之道。 探討:“低焦”與“三感”如何攜手同行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面對減害降焦、提升“三感”的目標,與會嘉賓從各自的研究領域、關注重點出發,見仁見智,暢所欲言。 作為卷煙燃吸生成焦油的重要物質基礎,不少代表認為提升煙葉質量、特色、安全性是實現“三感”的有效途徑。 湖北煙草人將目光對準了“晾曬煙”!鞍桌邿煛ⅠR里蘭煙和地方名優晾曬煙等煙葉的焦油釋放量遠低于烤煙,而香氣量足、濃度較大,對于卷煙香氣滿足感的貢獻大于烤煙煙葉!焙笔煵輰Yu局(公司)副總經理楊樹介紹說,在烤煙葉組配方中加入適量比例的晾曬煙葉以豐富香味、提高香氣量,實現減害降焦與保持吸味和諧統一,是發展低焦油卷煙的有效途徑。 而他們的近鄰湖南煙草人則對“濃香型煙葉”在低焦油卷煙中的運用情有獨鐘。“與清香型和中間香型煙葉相比,濃香型煙葉煙堿、鉀含量相對較高,總糖及還原糖含量相對較低。濃香型煙葉在卷煙配方中起到豐富卷煙香氣、提高豐滿度、增加厚實感、強化甜感、改善余味的作用,能夠彌補降焦香味損失,是卷煙減害降焦的重要原料!焙鲜煵莨靖笨偨浝黻惤A說。 云南,全國最大的煙葉產區,更相信“天然本香”的力量。云南省煙草公司副總經理高體仁介紹, “綠色生態煙葉”成為云南煙草人追求天然本香的途徑。重視環境保護與利用、清潔生產、探索運用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挖掘煙葉高貴品質,這些舉措保證了煙葉的“生態化、品質化、本香化、安全化”,以綠色保證本香,以天然滿足“三感”。 作為減害降焦主力軍的煙草工業企業,披荊斬棘,砥礪奮進,一路走來飽嘗艱辛卻也收獲頗豐,積累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減害降焦技術。但是,“輕松感、舒適感、滿足感”的提出,又向各工業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而煙草科研人員們堅信,科技創新力量必將突破“降焦失香”的瓶頸。 低焦卷煙先行者“黃鶴樓”堅持“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兩條腿走路,形成了“低焦產品高端化”和“高端產品低焦化”的產品開發模式。通過從神農香菊等植物中提取天然香精香料,建立起醇和的煙草本香與淡雅的天然本草植物香的和諧調配技術,凸顯“淡雅香”的風格特征。具有降焦、增香、保潤和防偽功能的同心圓、太極、香潤珠等功能性濾嘴棒的開發,木桶增香、小鍋小炒的運用,更讓其低焦卷煙如虎添翼。 “云煙”以“三感”為指導,以“清甜香”為目標,通過原料資源的運用、新型功能性輔料的開發、生態調香技術的嘗試和工藝技術的不斷改進,在再造煙葉、新型復合濾嘴棒、高溫干燥處理技術、橡木箱存儲技術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拓寬了低焦卷煙開發技術的思路和視野,得到了市場的熱烈回應。 “中華”以專用制絲生產線、卷煙減害降焦技術研究、造紙法再造煙葉技術研究、原料保障體系綜合研究、無煙氣煙草制品研發及制造、卷煙質量安全風險控制防范體系研究、集團化“STC”卷煙品控體系研究等十四項集團的重大技術專項為抓手,開展重點攻關,保證低焦時代的科技領先。 “利群”則選擇追求實用自然、原生態的天然元素,本著“輕加香、輕加料”的原則,彰顯煙草特有自然香味。科學、嚴謹地選用原輔材料,集成核心科技力量,致力于卷煙減害降焦,增香保潤,滿足消費者綠色、健康的消費需求。 憑借低焦油卷煙異軍突起的“長白山”,在提升“三感”方面也有獨特的心得。圍繞中式低焦卷煙的吸阻大、燃燒快、滿足感差等缺陷,開展多項創新工作,注重天然植物香源中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離和濃縮,逐步構建與卷煙“三感”的關聯數據庫,著力塑造屬于自己的特色香型。 百花齊放,各抒所長,各商業、工業企業在思想交流中互相學習,既討論著共同的難題,分享著各自的困惑,又交流著經驗,啟迪著新的思考,向著減害降焦、提升“三感”的共同目標奮力向前。 謀劃:中式低焦卷煙新突破 面對市場變化需要未雨綢繆,面對市場搏擊更需要高瞻遠矚。此次東湖論壇上,一些嘉賓就實現中式低焦卷煙的新突破、新跨越進行著積極謀劃。 “中式卷煙包括低焦卷煙應該借鑒食品行業口味創新的成功案例。王老吉涼茶將功能性飲料發揮到極致,冰糖雪梨帶給你兒時的回憶等,都因為其創新性口感與消費者產生共鳴而取得巨大成功。當前中式卷煙在體現差異化、特色化方面做得不夠,吸味同質化嚴重,中式低焦卷煙口味創新的研發力度亟待加強!奔譄煵莨I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韓毅在發言中表示,將以口味創新為著力點,研發培育中式低焦卷煙新品類。 青州煙草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品種間焦油量和焦油/煙堿比值均存在明顯差異,通過培育低焦油新品種實現降焦增香完全可行并具有廣闊空間。青州所副所長張忠鋒介紹,他們培育的中煙203、CF9617、CF962h等新品種,以其較高的煙葉含鉀量和較低的焦油釋放量,在國內低焦油煙草育種上率先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未來,培育具有高香氣、低焦油、高抗病性、高抗逆性等一至幾個形狀的超級煙草品種將是他們的主攻方向。 “如果說‘兩高兩低’發展定位是站在行業和技術的高度,要求提高卷煙產品的科技含量!比珖u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鐘祥說,“那么‘三感’就是站在市場和消費者角度,強調卷煙產品的市場適應能力和滿足消費能力。”關注消費、關注市場是工商企業的必然選擇,提升“三感”更需要加大對消費者體驗的研究,把握消費訴求。正在籌建中的上海煙草集團浦東科技創新園區,將建設一個全新的消費者體驗與研究中心,以此打造從消費者來、到消費者去的科技創新體系,使新技術、新產品更貼近消費者,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 尋找“下一代煙草制品”也成為一個可行的選擇。在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州煙草研究院副院長謝劍平介紹了國際上多個煙草公司的新型煙草產品!凹訜岱侨紵蜔煵葜破贰、“霧化煙堿溶液型產品”和“無煙氣煙草制品”等在一定程度上啟迪著中國煙草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激起了與會代表的深思。 點燃無窮智慧,啟迪廣袤思維。短短兩天的煙草科技東湖論壇落下了帷幕,但這場思想盛宴并未結束!拔覀兩钪跓煵菘萍紕撔碌牡缆飞,充滿著崎嶇,挑戰更加嚴峻,任務更加艱巨,然而是憂患意識讓我們學會了堅韌,是責任意識讓我們懂得了奉獻,是創新意識讓我們不斷進步。我們相信,‘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這就是科學的魅力所在,這就是煙草科技的魅力所在!编嵵轃煵菅芯吭涸洪L閆亞明的大會閉幕詞,道出了所有煙草科研人員共同的心聲! |